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
集团新闻
分享

架好产教融合“立交桥”

2025-03-11 浏览:56
字号:

《人民政协报》(2025年03月10日 第 3 版)

4da2361f-2e10-4f40-a90b-56576c8a595720250310050301.jpg

全国政协委员、民建中央常委、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苏华

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教师 刘国强

苏华:刘老师好,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推进职普融通、产教融合,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。”我们的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发展,您听了是不是也很高兴?

刘国强:报告让我们充满期待,感到精神振奋。因为我工作在学院合作发展中心,具体负责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工作。该如何理解“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”?苏委员您在两会现场,请您给我们讲讲大家在现场的思考和经验。

苏华: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:“构建职普融通、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,大力培养大国工匠、能工巧匠、高技能人才。”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教育,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,我认为简单理解,是指党和国家还有我们的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技能人才,我们就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。这也是对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。

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的本质在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,使其契合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需求。

对此,刘老师您所在的学院有哪些经验或者困惑?

刘国强:我们学院2024年牵头组建了全国文旅文创创新驱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、中国服务(美豫中原)产教融合共同体、郑州中牟县现代服务业开发区产教联合体等。学院与上下游企业、行业协会、相关院校等积极开展合作,输送了大量文旅行业高技能人才。

当然我们也有困惑,配套政策未完全落实到位,还存在部分企业对于校企合作不积极。改善的方向在哪里?

苏华:职业教育一头连着千家万户,一头连着国计民生。职业院校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些重要意义。作为政协委员,我们也一直在呼吁各地相关部门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实际、产业发展需求,加快出台有针对性、能落地的产教融合实施细则。我也将投入长期的关注。

此外,我认为加强产教融合要做好“三入三进”。职业院校要以技术技能为纽带,建立校企育人共同体,通过“企业入校园、产品入实训、工程师入课堂;教师进车间、学生进工段、教学进现场”等方式,实现校企协同育人。 市场需求在动态变化,职业院校要超前布局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,确保人才培养更加贴合产业需求、先进技术技能和就业岗位,加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,企业的合作热情自然有变化。

其实壮大人才队伍也很重要。我们应该逐步扩大职业本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招生规模,增加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。进一步优化“职教高考”制度,完善中职、高职、本科和专业硕士纵向贯通人才培养体系,让学生们既有水平,又有文凭。

刘国强:苏委员您说出了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心声。我们接下来也要练好“内功”。

苏华:大家的疑惑具有一些普遍性,希望我们以后多交流,共同呼吁,共同努力,助推职业教育发展,为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。


Copyright©2023德阳外国语学校|备案号:蜀ICP备14026892号-2|技术支持:天健世纪